当然可以,我会帮你保持原文意思不变,并加入一些细节,让文章更加生动,字数也基本保持一致。
---
1961年8月12日的夜晚,柏林这座城市的东西分界线上,东德士兵严阵以待,气氛紧张,仿佛战争一触即发。可是,那一夜并没有枪声响起,士兵们放下了手中的武器,改拿起带有倒刺的铁丝网,开始搭建一道围墙。随着一道道铁丝网墙逐渐竖起,西柏林被彻底包围,宛如一个孤立的岛屿,仿佛与东德隔绝开来,孤立无援。
晚上九点过后,一对神情匆忙的夫妇赶上了当天最后一班城市快轨列车,从东柏林驶向西柏林。他们并不清楚,几个小时之后,一座坚固的隔离墙将会在他们身后崛起,这堵墙后来被称为“柏林墙”,它的出现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。
这对夫妇并非普通市民,而是苏联克格勃的特工斯塔申斯基和他的妻子。多年来,他们秘密筹划着一场惊天的叛逃行动,这一晚,是他们行动的关键时刻。
故事要追溯到1959年,那时克格勃的明星特工斯塔申恋爱了。完成德国任务返回莫斯科后,他心里时常惦记着那个东德的女孩,英格。
展开剩余91%外人看来这只是普通的异国恋情,但对于克格勃来说,这却是一个巨大的隐患。克格勃高层立即开始对英格展开全面调查。
英格,比斯塔申小三岁,是他在德国任务中认识的女孩。经过调查,克格勃确认她生活简单,社会关系单纯,绝非潜在威胁。
尽管如此,克格勃依然不允许斯塔申和她恋爱。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她是德国人——克格勃明令禁止特工与外国人结婚,更重要的是,英格的父亲是公开反苏派。虽然英格本身对政治并不关心,但她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受到父亲的影响。
上级不断警告斯塔申,要求他与英格断绝关系,否则他的职业晋升将面临巨大阻碍。
然而,斯塔申权衡利弊后,毅然选择了爱情而非权力。英格的纯真与善良,像一束光照亮了他那被特工身份束缚、充满矛盾的灵魂。
其实,斯塔申并非心甘情愿地加入克格勃。为了保护支持乌克兰独立运动的家人,他被迫投身特工生涯。多年间,他执行命令暗杀了乌克兰独立运动两位关键领导人——里贝特和班德拉。
这使他在克格勃中声名鹊起,迅速成为明星特工,并获得了回莫斯科深造的机会。
可惜,斯塔申对这条晋升和深造的路并不感兴趣,他清楚,深造后将会承担更多杀戮任务。
信仰基督教的他深感痛苦,他相信,上帝会惩罚所有罪人,而亲手杀人,则是他心中的致命负罪。
于是,叛逃的念头在他心中慢慢萌芽。他决定先接受莫斯科的深造培训,再争取更多出国任务,寻找叛逃机会。婚后,他计划带着英格一同逃离。
斯塔申的恋爱报告震动了克格勃最高层,甚至惊动了主席谢列平。斯塔申向谢列平详细介绍了英格的优点,强调她政治上十分模糊,和父亲交往不多,也未受到反苏思想的深刻影响。他坚信英格结婚后能迅速接受苏联的理念。
但这些话掺杂了真伪,斯塔申自己明白英格难以接受苏联的思想。
谢列平和其他高层一样,坚决反对:“克格勃特工绝不能娶外国女人。你未来大有可为,应该娶一个克格勃女特工,你们可以携手共事,创造更好业绩。”
谢列平掏出几张克格勃女特工的照片,满是笑容地说:“看看这些漂亮姑娘,这才是配得上你的。”
面对这些照片,斯塔申毫无动心。他的心早已被英格占据。他坚定地说:“长相不是最重要的,我和英格相识已久,我们在一起会有更幸福的生活。这才是最关键的。她不是美人,但她是我唯一深爱的女人。”
谢列平对这个年轻特工十分器重,看到他态度坚决,只得破例妥协。
他提出折中方案:“特工不能和外国人结婚是铁规,但英格可以入籍苏联,加入克格勃与你共事。这样所有问题都能解决。”
斯塔申内心强烈反对。多年来,他一直觉得自己像深陷泥潭的巨石,暗杀任务折磨着他的灵魂,他渴望自由,渴望逃离杀戮的噩梦。
英格是他灵魂的救赎,是他生命中的天使。若让她加入克格勃,她那纯净的灵魂将被染污。
但谢列平的妥协难能可贵,斯塔申决定暂时接受,不再反抗。
谢列平安排英格到莫斯科居住数周,一是让她熟悉环境,二是慢慢向她透露克格勃的真相,更重要的是对她进行更严密的审查。
次年元旦,斯塔申以旅行为名带英格乘火车前往莫斯科。第一次,他坦白告诉英格自己的真正身份——克格勃特工。此前,他一直对英格隐瞒身份,谎称自己是波兰出生的德国外贸部职员。
英格听闻真相,震惊不已。她的父亲经历让她对苏联充满恐惧,顿时无言以对,心中只有迷茫和恐慌。
斯塔申安慰她,说一切都是暂时的,最终目的通过克格勃任务出国寻找叛逃机会。
英格性格内向胆小,从未做过如此叛逆之事。但她深爱斯塔申——英俊、温柔、绅士,且拥有稳定高薪工作。
她早已向往西方自由生活,拒绝在东德受苦。如果能与斯塔申一同移民,她愿意冒险。
英格点头同意后,斯塔申告诉她:“现在你只需假装渴望入苏国籍,赢得克格勃信任即可。”
英格在莫斯科的生活充满压抑和焦虑,时时被特工监视,环境陌生又冷漠。幸好计划顺利,英格通过了考核,克格勃批准了他们的婚礼。
婚后生活依旧艰难。克格勃为他们提供了一套破旧的郊区房,充满监听器,隐私无从谈起。
当时莫斯科物资匮乏,即使斯塔申工资丰厚,英格手里的钱也买不到心仪物品。
真正让他们感到幸福的,是婚后半年英格怀孕的消息。斯塔申本想瞒着上级,然而克格勃无所不知,消息传开,立即通知斯塔申。
上级告诫这是大麻烦,打乱了原定计划。原计划中夫妻俩将在莫斯科接受两年培训,然后被派往西德开设美发店做掩护,执行暗杀任务。带着孩子显然不合适。
斯塔申面临两个选择:现在让英格打掉孩子,或生下后送福利院。
这两个都无法接受,斯塔申决定提前实施叛逃计划,务必在孩子出生前行动。
他策划让英格回东德娘家生产,让孩子在德国出生并获得德国国籍。随后,斯塔申凭借自己各种身份,带妻儿从西柏林逃往自由世界。
二战后,德国分为东西两部分,柏林亦划分为东西两区。西柏林成了西德的飞地,成为无数移民逃往西方的桥头堡。斯塔申打算通过这个窗口实现自由。
他清楚计划不会轻松,克格勃不会轻易放人。
果然,上级命令英格必须回东德娘家居住,孩子出生前不可返回莫斯科,且斯塔申不得陪同。
消息传到英格耳中,她抱着斯塔申泣不成声,恐惧未来,害怕和深爱的人天各一方。
斯塔申安慰她,让她先在东德休养,找到不能远行的理由,留下生下孩子。之后,他会以探视名义前去团聚。
他还告诉英格,如果绝境难逃,可以向美国中情局求助——那里是克格勃特工的禁区,也是叛逃者的安全港湾。
又是一年元旦,挺着大肚子的英格登上飞往东德的飞机,带着几乎所有家当,这一去便是永别。
数月后,斯塔申获悉英格顺利产下一子,取名皮特。他向上级申请探望妻儿,却多次遭拒。
正当斯塔申焦急时,噩耗传来:小皮特夭折了!如晴天霹雳般击碎他的心。
他无法忍受这悲痛,决心立即赶往妻子身边,陪伴她度过最难时刻。
像英格一样,斯塔申这次也准备背水一战,决心不再回头。
他偷偷带上曾在德国使用的身份证明——这是克格勃严令禁止的,但他别无选择。
8月10日,斯塔申从莫斯科启程,身后紧跟克格勃特工,理由是小皮特死因可疑,可能是中情局所为,必须保护斯塔申一家。
他们抵达英格娘家达尔高,斯塔申无法透露自己的真实计划,只能陪伴妻子,安慰她。
英格说,13日要为皮特办葬礼。特工同意次日解除保护,让他们为孩子做最后安排。
特工离开后,斯塔申终于找机会对英格说:“亲爱的,小皮特回不来了,葬礼虽重要,但无法挽回他。明天葬礼结束后,我们会被带回莫斯科。今天是我们最后的机会。现在就走,别带任何行李。”
英格心痛未消,听到这话心乱如麻,但最终还是同意依斯塔申安排。
克格勃虽放松了贴身监视,但远处仍有特工暗中跟踪。他们假装散步,只有重要证件和现金藏身衣袋,特工毫无察觉。
达尔高位于柏林西侧,乘火车向东仅两站即可到达西柏林,但斯塔申知道火车站必有特工盘查,不能冒险。
凭多年德国工作经验,他知道一条隐藏在高大灌木丛中的秘密小路。他们沿着这条隐蔽路径,逐渐远离达尔高。
步行45分钟后,到达另一个村庄,斯塔申确认已彻底甩开克格勃尾巴。
他们随后搭出租车前往东柏林。此举虽迂回,却安全。他持东柏林身份证,熟知边境岗哨,成功避开火车站的严查。
路上,他们见到大量东德士兵严阵以待,岗哨检查比平日更严。斯塔申拿出证件,谎称要去东柏林租房,很快获准通过。
幸运的是,这个岗哨并非克格勃人员,否则凭证件就会被捕。
抵达东柏林后,他们买了两张车票,准备乘快轨到西柏林。车上突然警察检查证件,斯塔申紧张不已,因无西柏林身份证。
正当警察准备进车厢时,列车抵达西柏林第一站,斯塔申赶紧拉着英格下车。
走出车站,他们乘出租车前往英格姑姑家。至此,叛逃的第一步成功,暂时安全。
与此同时,达尔高的克格勃特工发现斯塔申夫妇失踪,急忙搜寻。东德国防部长霍夫曼召集高级军官开会,决定午夜起建造柏林墙,将东西柏林彻底隔离。
逃到西柏林后,斯塔申无暇休息,他深知克格勃不会放过他们,只能求助美国中情局。
这一举动看似自投罗网,却是他为自己谋求生路的最佳选择。
斯塔申向中情局揭露了克格勃暗杀里贝特和班德拉的真相,随后被秘密关押。
他被判处8年有期徒刑,心中坦然,因为他和妻子终于安全,不再
发布于:天津市